忆梦者文学>都市小说>皆有所求 > 第七章 看词
    时常没事的时候,关白也经常来李公明家看书,奈何如今书籍太贵,想买关白也买不起,而买书者书又不可外借以及转卖。但穷苦人依旧有穷苦人的办法,便是在书籍拥有者家里看书。

    李公明一年怎么也有六七十两收入,但这么多年下来只存了五十两,无它,全用来买书了,但也只有着四十来本书,和那些真正的书香世家,家里动辄藏书成百上千本,实在是有点小巫见大巫。

    而当今世上书籍最多的地方莫过于翰林院了,而翰林院又必须是新科进士才能进去入职的地方。

    那地方对于如今的关白只能想想。

    李公明家里的书,关白最感兴趣的就是楚诗集和新魏词集,光这两套书十一本就花费了李公明近两百两银子。

    楚诗集记载的是前朝楚千年内有名的诗,也类似于前世的唐诗三百首,开篇也是那首李太白的《月下独酌》,现在的楚诗集还没有注解释义,初看时只觉得诗好,不知其意者大有人在。

    就连李公明初看这几本书时也是在他老师家看的,初看时也是不知其意,都是询问他的老师,但李公明的老师也不是全知,也有一些不懂的。是而李公明常说起与他老师一起去请教更为了解意思的老儒。

    李公明最喜欢诗集里面的《登高》,而关白对于诗集的喜欢不如于词,若是非要挑选一首,那肯定是那首有着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的《长歌行》。

    而对于词,关白喜欢的太多了,有那柳永的《凤栖梧》,里面的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每每读到总是想起那个身在青楼的大才,是何等的肆意潇洒,他是经历了什么,有着什么故事,令他写出如此佳句。

    还有那个前世是南唐后主,在如今却是前朝楚亡国君主,而也是新魏词的开创者的《相见欢,无言独上西楼》,里面的“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。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”每每读到就想起,那位亡国之后的君主,对于眼下现状的无奈,和根本没有办法改变的滋味,是何等难受。

    还有去世百余年,被论为新魏词领军人物的苏轼,那首《江城子》,里面的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”每每读到,脑海中就不由自主晃过几个画面,中年时妻子去世,伤心欲绝。老人在妻子坟前,虽然阴阳相隔,但仍是有说不尽的千言万语。

    不知不觉,已到了正午时分,待到师母李郑氏来叫唤了关白去吃午饭,关白才依依不舍放下书籍,去到了前厅,老师李公明早已在座,关白也习以为常,知道是李公明不愿打扰自己专心的看书,下课后便没有进书房。

    食不言寝不语,等到吃完饭后,两人来到书房,李公明才道:“适才书院来人找你,我正好遇见了。说的是一周后,也是冬月十七,书院的先生要说省试的事,到时候你可不能缺席了。”

    李公明说到这个消息时,声音有些沉重,不知是为自己从未去过江州参与省试而遗憾,还是为那曾经消磨在琐碎的时光而遗憾。

    关白看向这个私塾先生,从小到大手把手教他的老师,也知道李公明以前中秀才后家里实在是穷得揭不开锅了,也没有可卖之物,再者李公明也二十六七了,迫于无奈之下,只得放弃追逐功名,务实求生了起来。

    关白知道李公明对于过去有着难以释怀的遗憾,但无可奈何花落去,人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。关白也知道,自己此去江州省试,身上也承载着李公明的希望。

    “冬月十七?好的,到时候我肯定不会缺席。”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冬月十七眨眼即至,这几天关父关母知道关白要在这天去往书院,特地为关白置了一件新衣,将那件打着补丁的棉衣换了下来。书院在读书人看来是特别神圣的地方,那里供奉着儒家圣贤,那里有着每地的大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