忆梦者文学>都市小说>我要做首辅 > 第474章 班底
    一连跑了十几天,徐渭有了两大收获,第一就是他瘦了二十几斤,肚子小了一大圈,多余出来的皮深深坠下去,十分怪异,弄得他不得不狂做仰卧起坐,争取尽快让皮肤收回去。至于第二条,那就是徐渭不再恨了。

    以往他都有那么一股子愤世嫉俗的味道,觉得自己最倒霉了,上天对自己太不公平了。直到遇见唐毅,考上了进士,还得到嘉靖特赐,成为了庶吉士,清贵的翰林,徐渭总算是出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就算这样,他的心里头也总是有个疙瘩儿。

    这些日子跑下来,徐渭心里的刺儿消失的无影无踪不说,甚至还有些惭愧。

    天下读书人何止千百万,老天爷给他一个聪明的头脑,让他能遇到钱德洪,王畿一般的名师,能有机会饱览群书,参加科举,已经算是幸运了。

    就拿杭州来说,有多少读书读到头发都白了,连个秀才都考不上,一世的心血倾注在科举上,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不堪入目,

    参加一次会试,正常花费要超过一百两银子,就算童子试,购买时文,报名,笔墨纸砚,也要几两银子。

    徐渭亲眼看到有人因为参加科举,把几代人的积蓄都花光了,一家人落魄无依,挤在可怜的草屋里,孩子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。

    那就放弃科举,另谋生路吧?

    谈何容易,读了一辈子书,身体都坏了,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,眼睛都花了,只能靠着写写算算过日子。

    就连一些大家族,也不能免俗,明明对科举没有兴趣,却偏要逼着走科举的路子,父子闹翻。兄弟倾轧,里面的苦水就不用说了。

    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,读书人的出路太少了,除了皓首穷经之外。几乎没有别的选择,功名就是他们的一切!

    而如今呢,总算有了改变的曙光。

    唐毅提出扩大蒙学,筹建三大学堂,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人的心。

    那些没钱交束脩的贫苦人家。不用担心了,蒙学不收学费,还提供一顿免费午餐,三年时间,对于天资好的学生来说,足以完成识字的任务。有才情,有能力,就去考科举。没有的话,能考进三大学堂,好好读书。五年时间下来,学好了本事,足以出去找一个体面的工作。

    养家糊口,过上小康的生活。

    财经、翻译、法律,三大学院,不止针对性强,培养出了的人才立刻能上手,而且招生规模大。

    以财经学院为例,第一学期招生就有一千两百多人,除了正规的学制之外。还增设了成人教育,这个主要针对有一些经验的书吏、账房、文案等人员,他们的学制是一至三年,学成之后。能拿到毕业证书,身价大涨。而且凭着学历,还能参加市舶司的吏员选拔聘用考试,有机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官。

    这几乎就是在科举金色的大道之外,增加了一条银色的桥梁。经过一番宣传下来,岂止是杭州。就连其他地方都被惊动了。尤其是唐毅的老家苏州,读书人众多的绍兴,不少人写请愿书,联名上书胡宗宪和谭纶,纷纷要求比照杭州办理。